理财实验室写下这篇文章的一刻是2015年7月3日星期五,我国的股市刚刚在过去一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下跌。按照指数大致计算,现在的大盘指数跌回了到2015年3月的水平。考虑到牛市炒股往往赚了指数不赚钱,基本可以确认今年才杀入股市的人已经把盈利都吐了回去,如果选股不慎还可能赔钱,至于给自己加杠杆的配资群体则已经有人跳楼轻生。
在这样下跌的大行情里,还诞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叫恶意做空。其实做空的人又怎么会是现在才有呢?经历过去年的猛涨之后,就不断有人认为股市已经到顶。如何在不上涨的股市里挣钱?当然是做空。可惜认为股市会下跌的空头在上半年被认为会上涨的多头吊打,现在那些买股票赔钱的惨剧,在过去直奔5000点的牛市行情中也同样发生在空头身上。
为什么这些人当时不是恶意做空?无它,并非当时做空的人和机构比现在更善意,只是恶意赔钱实在说不通罢了。
有一个关于股票分析人士的经典小说,说某人豪言明天某股票肯定会涨,可是当别人问及该如何操作时,答曰半仓操作。如果真的认为会涨,为什么空着半仓不去挣钱?如果认为应该半仓操作,又为什么敢说一定会涨?这不叫风险控制,这叫言行不一。可是这样的精神分裂恰恰在牛市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正面鼓励。
股市整体行情在上涨,你会发现无论依靠怎样的理论,预测起来都是百发百中。就算预测不准确,也无非是半仓少挣一点,不亏钱就不会引起警觉,总认为自己是百发百中的股神——这就是所谓的牛市股神。
遇到相反的大行情下跌时,牛市股神就会现出原形。上涨时没预测对无非少挣点,下跌时没选对时机可就抄底抄到了半山腰,都是预测不太准,下场却是会赔钱。尤其当有些人在牛市行情中建立了莫名其妙的信心,总觉得极端下跌不会发生在中国市场上,屡屡抄底屡屡被套,如果加了杠杆真是想不爆仓都难。
中国金融市场仍然处在非常初级和高度管制的状态,凭什么不会发生极端意外情况呢?要说极端,之前半年多疯涨的行情不是比现在的下跌更加没有道理可言吗?资金疯狂涌入当然可以推高任何市场的资产价格,但这些股票背后的公司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并不会由赌徒的热情决定。
在长久的改革历程中,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觉得只要先解决简单问题就好,把改革难题留给后人自然会有更高明的解决办法。对于改革初期,这样可以让大多数人皆大欢喜的帕累托改进仍然比较容易找到,但这样的美妙假设并不可能持续。
21世纪开头的这黄金十年,很大程度依靠宽松的国际贸易局面,以及90年代整个中国经历的改革阵痛。如果我们总是挑容易的办法去刺激经济,最终的结果不太可能是刺激一直有效,而是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期后付出更高的代价。回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现在的我们恐怕没道理为保增长的刺激政策自豪,当时没有下狠心改革的事情拖到现在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我们并没有安然度过次贷危机,而是错失次贷危机带来的改革窗口期。
具体到人的牛市股神,他们的熊市结局可以当社会新闻看,无论是嘲笑他们不自量力,还是愤慨无人出手相助,仍然不是什么全局性大问题。可是假如一个国家同样陷入这样牛市股神的熊市结局里,又有谁能救出疯狂的所有人呢?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理财实验室(微信号:MoneyLab)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