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FOF的意思是“Fund of Fund”,可以理解成专门买基金的基金。这类产品几年前券商就推出过,最近的FOF是公募基金推出的产品,所以市场影响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咱们这篇文章只谈公募基金的FOF基金,券商和私募的产品不在讨论范围。
基金理财一向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它风险低,也有人认为它纯属骗钱。现在FOF等于在基金上面又叠了一层,基金经理不仅帮你在股市债市上投资,还帮你去买其他基金经理管的基金。我认为现在想买FOF基金的朋友还是等等再说,原因有两点:一是FOF本身需要多收一层管理费,二是生不逢时碰上了不收费的智能投顾。
先不考虑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基金想实现高收益主要靠股票,但股票市场恰恰是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去交易的。这就是基金最长被诟病的一个天生缺点:它需要额外收管理费。
国内股票型基金的收费大多是管理费1.5%,托管费0.25%;指数型基金会低一点,大约管理费0.8%,托管费0.2%。也就是说,你把钱交给基金公司,每年有超过1%的钱会被扣掉。这是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钱,只与基金规模有关,无论挣不挣钱都要扣,几年下来真不是个小数目。
这个钱说多其实也不算多。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省心省事是最高目标,直接操作股票账户费心费神。不信你看看周围的炒股同事,有多少人在牛市里精神恍惚,每天下午三点才能集中精神开工。只要中国经济不出大问题,股市迟早会跟着向上走,慢慢定投等下一次牛市是很划算的事情,懒人买基金理财完全可以理直气壮。
问题是基金收一次管理费还能忍受,来个FOF再收一遍就让人感觉很不爽了。你为FOF出了一份管理费,FOF里买的基金还要再出一份管理费,在没看到FOF的真本事之前我心里是过不去这个坎儿。(C类可以免申购费,官网购买通常可以手续费一折)
而且FOF也是生不逢时,恰恰赶上互联网猛推智能投顾的时候。这里就不提及具体产品了,各位可以仔细看看身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银行也在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使用的模型算法也是各种高大上。这些智能投顾要做的事情与FOF高度类似,就是帮你配置一个基金组合,根据不同风险同时覆盖债券、股票、黄金、海外债券、海外股票等资产。
由于智能投顾是互联网公司带头,自然都在琢磨“羊毛出在猪身上”,还没有人敢对智能投顾产品本身收费。倒也不用担心他们没法挣钱,只要能卖得出去基金,无论客户还是资产都有可以盈利的地方。未来的智能投顾会成为一项给客户的附加服务,直接向客户收费的可能性非常低。
由于FOF是公募基金,所以除了买基金也能直接做投资,这比只能买基金的智能投顾要灵活不少。问题是,此时的FOF对手又成了同为公募的混合基金和量化基金,这又绕回咱们的结论:FOF想要多收一份管理费必须先证明自己有特殊的本事,否则我们自然要等等再说。
最后是我对FOF未来的预测,也有可能被现实打脸,仅供参考。由于最初几批FOF都强调低风险,资产配置都以存款和债券为主,很难像不同风险等级的智能投顾那样拉开差距。接下来半年FOF的业绩将高度依赖于债券市场,会更像增强型的债券基金,而这样的表现与稳定的货币基金竞争并不容易。如果不能早点推出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FOF的市场定位会非常尴尬。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