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根据FT(金融时报)的报道,2016年以来中国的上市银行的员工总数减少两万人,平均薪酬也有下降。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解释这个现象,比如每年9月入职的校园招聘并没有计入上半年员工变化,以及银行间跳槽。但是从全球银行业的经验看,大型银行们迟早会进入裁员增效的行列,欧洲和美国最大的11家银行已经在2015年裁剪近10万个工作岗位。

不光是银行,其他行业最近也经常能听到裁员纠纷的消息。煤炭和钢铁就不用说了,这是国家出钱补贴分流的重点行业。金融圈里银行还算好的,现在只是利润增速为零,其他金融机构已经有哀嚎恶意裁员的。互联网圈子也不太平,竞争对手们合并之后雇主数量减少,最近也是传挺大的一家公司在裁员。

中国富起来的时间还很短,虽然爱发牢骚的人多,可我想还是有很多人低估了经济危机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要我说,四万亿最大的问题是鼓励机构和个人向加杠杆一路狂奔。2008年时,按照正常的逻辑应当是减杠杆规避风险的,但四万亿出来,让加杠杆的赌徒大获全胜,减杠杆的谨慎者大大吃亏。现在又到了一个类似关口,你是赌可以继续加杠杆富贵险中求呢,还是老老实实减杠杆降低风险?

对于普通人来说,国家和公司层面的加杠杆和减杠杆太抽象了,没什么感觉。咱们换一个说法,如果未来20年你的家庭收入不再增长,还能还得起房贷吗?

房贷几乎是普通人能为自己加杠杆的唯一机会。只要拿出首付,然后每个月还固定利率的房贷,就可以享受整套房子上涨的全部价值。普通人在攒首付的时候,就算工资有高低也差距拉的不大。可如果没早点买房子,家庭财富的差距就是就是加了杠杆快速扩大。你错过的不只是首付那点钱的增值,是整套房子的增值。

这20年来,尽早加杠杆买房子的逻辑从未错过。从2006年就有人开始坚持预测房价要崩盘,一直到2016年还是等来北上深新一轮疯长。需要大家思考的是,买房之所以始终是正确的决策,原因究竟是房价会一直上涨,还是薪资收入在一直上涨?

在我看来,普通人对通货膨胀大大高估了,推动这20年房价上涨的主因仍然是中国人越来越富了。这20年除了通货膨胀让钱越来越不值钱,还包括人们富起来之后不同种类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例如,我小时候易拉罐装的健力宝是珍贵的奢侈品,但现在随手我能搬一箱零度可乐回家。同时,涉及人力的保姆阿姨工资却越来越高,几乎可以占到双职工家庭的一半收入,月嫂更是天价。以后所有包括人工的服务还会更贵,因为你花的钱就是别人挣得钱,人力又很难像生产易拉罐饮料那样提高几倍效率。

对于那些加杠杆买房的人来说,让他们感觉买房正确的主因,是收入越来越高。十年前感觉一个月两三千的房贷压力山大,现在一个月上万房贷都有人敢背。设想一下未来20年薪资收入不再增加,超过家庭月收入三分之一的房贷还是正确的决策吗?

房价一路猛涨到现在,预测什么时候崩盘下跌是非常危险的,我也想象不出来北上广的那么大资金量不买房能干嘛。各位需要明白的是,就算房价仍然上涨,普通人加杠杆买房的风险也在越来越高,因为整个大经济环境下的减员降薪潮可能要来了。当家庭收入停止增长,就算房价不下跌,生活也会非常难受。

不要认为通货膨胀会自动带来收入增加,这是印钞票换经济增长的思路也有可能失效。当经济发生“滞涨”,经济不增长大家收入也不增长,可同时又没耽误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不要总看日本和香港的房地产崩盘例子,他们俩的货币制度非常特殊,港币直接挂钩美元不会贬值,日本更是二十多年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中国很难和这两个特例一样。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本文并不是劝你不买房。经济学很难找到发财机会,通常只能解释为什么倒霉。很多城市的房价还在涨,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上涨的终点。对于该不该买房,只能说别总盯着房价,多考虑一下自己这份工作够不够还房贷吧。

PS. FT报道链接,《中国银行业出现减员降薪潮》。现在该知道我说金融民工不是开玩笑了吧?作者公众号理财实验室(微信号:MoneyLab)

 

话题:



0

推荐

康宁1984

康宁1984

10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银行职员,虎嗅网作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