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金融业并没有徘徊在互联网精神和金融专业主义的十字路口,而是走在经济不够发达、互联网金融却全球领先的悬崖边上。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不能让人满意,但在这场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口水战中,反对监管的逻辑已经沦落为“你丫凭什么管我”和“我就感觉没风险凭什么不能做”。

这并不是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善”与“恶”之争,而是“恶”与“蠢”的二选一。此事不敢以贵国为例,让我们一起看看万恶的美国金融家是如何搞出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吧。

次贷危机的故事是从可怜的美国穷人买不起房开始的。在美国这样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仍然有很多穷人是买不起房子的。穷人凭什么不能买房子?想解决这个问题靠增加穷人收入显然太费劲了,更皆大欢喜的办法是靠金融。由于这些穷人按照常规标准是无法获得房贷的,所以这部分贷款有个特殊的名字,叫“次级贷款”。这种贷款的条件之宽松让人咂舌,不仅有可能一分钱首付都不用出,还可能前几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显然,对于没什么积蓄又收入很低的美国穷人来说,这样立刻能自己买房的金融真是太普惠太贴心了。

这个时候的“次级贷款”仍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分类标准,在引入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之前并没有那么巨大的危害。

随着近期中国股市的杠杆牛结束,大家一定很容易明白靠金融是可以自我实现泡沫繁荣的。有这么多之前买不起房子的人可以贷款买房了,需求上升自然房价上涨。借钱的穷人很开心,房价上涨的部分就是自己资产的增长,只要抢先零首付买房就非常划算,付出的利息比上涨的房价少多了;房贷的金融机构也很开心,谁说穷人没能力负担贷款,就算不愿意还房贷,房子本身也越来越值钱,不会有赔钱的风险。

这么好的买卖,是不是该有更多的钱来服务穷人才对?可是给穷人放贷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金融机构的资本不够怎么办?这个时候善良的华尔街金融家来帮助大家了。

华尔街的金融创新是资产证券化。简单说,本来放出去的贷款只能等着收利息,但是我现在有办法让你提前收回本金继续放贷。例如,房利美给第一位美国穷人贷款10万美元后没钱了,这时华尔街帮助房利美把手里的10万美元贷款转化为债券,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购买债券后,房利美就有第二个10万美元可以继续放贷款了。这样反反复复转很多轮,就能让越来越多的穷人享受房贷的小确幸啦。

也会有不开眼的老古板问,这种依靠金融工具数倍扩大贷款规模的办法会不会有风险?起码看起来风险很低。原因有两点:第一,房价仍然是上涨的,就算贷款还不上,也可以随时把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第二,包装次级贷款的金融工具非常复杂,基本所有的购买者都搞不清这帮华尔街投行在搞什么把戏,只知道这些实力雄厚的大金融机构值得信赖,真要出问题的时候会先赔他的钱。

在次贷危机发生前近十年中,这场了不起的金融创新一直让所有人都受益。穷人受益了,以极低的贷款成本买房;放贷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受益了,一边为穷人服务,一边让自己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华尔街受益了,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让善良的金融家通过为穷人服务挣了大钱;金融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也受益了,虽然不清楚次级贷款是什么东西,但有风险低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可买多开心呀。

如你所知,这样美好的大和谐场景并没有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次贷危机让这些泡沫统统破裂了。

危机的起因看起来仍然没什么大不了,房价不涨了,很多穷人还不起贷款了。在中国的股灾发生之前,这样去杠杆收缩过程可能还难以解释,现在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泡沫破裂之时有多么恐怖。在高度杠杆化的金融体系中,赔钱并不是说有人自己的钱亏损就完了,而是多米诺骨牌一般的连锁式崩盘。最终在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这家曾经在次级贷款证券化上挣了大钱的投资银行,从一开始认为赔了几十亿美元、到后来的几百亿美元、最后没人搞得清到底赔了多少钱。其它美国大投行日子同样不好过,不是被迫改革就是被收购,如果美联储不出手,美国的金融机构恐怕要彻底推倒重来一次。

1929年大萧条的时候,大家还认为金融危机里就该惩罚那些不顾风险的贪婪金融家,政府不该出手相救。现在除了极端崇尚自由的奥派,恐怕已经没人敢让自己的国家遭受这样的冲击了——中国的股灾也是类似情况,但救市的水平差距显而易见。

美国人民通向次贷危机的道路上,每一步都都让穷人和金融机构受益了,肥皂泡破灭之时却让全世界一起承担的危机成本。回过头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你还相信互联网可以带来毫无风险的“小确幸”吗?中国经济没有美国那样独一份的世界地位,也没有美联储的监管水平,现在却要做比美国模式更先进、风险更低、对穷人更好的金融创新,这个从金融专业主义角度看难度极大的事情,真有那么容易就可以相信吗?

作者公众号:理财实验室(微信号:MoneyLab)

话题:



0

推荐

康宁1984

康宁1984

10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银行职员,虎嗅网作者

文章